运用甘露饮治疗口臭、口腔溃疡、口腔扁平苔藓、牙周炎、、咽炎、慢性扁桃体炎、胃炎、肝炎、胆囊炎、胰腺炎、慢性肠炎、糖尿病、结膜炎、角膜炎等诸多疾病的大量临床报导和经验。
治丈夫、妇人、小儿胃中客热,牙宣口气,齿龈肿烂,时出脓血,目睑垂重,或即饥烦,不欲饮食,及赤目肿痛,不任凉药,口舌生疮,咽喉肿痛,疮疹已发可服之。又疗脾胃受湿,瘀热在里,或醉饱房劳,湿热相搏,致生疸病,身面皆肿,胸满气短,大便不调,小便黄涩,或时身热,并皆治之。
甘露饮
【处方1】:熟地15-20克,生地12-15克,麦冬10-15克,天冬10-15克,石斛10-15克,枇杷叶9-12克,枳壳6-9克,茵陈10-20克,黄芩6-12克,甘草3-6克。
这首方是治疗阴虚湿热的主方,方中的二地、二冬名固本丸,滋养肺肾之阴,加上石斛养胃阴,则上中下三焦的阴虚均能固护;清热的药物只有一味黄芩,说明火热不盛,而且是隐而不彰的郁火;茵陈淡渗利湿,炙甘草和胃,枇杷叶、枳壳降肺胃之气,以利于湿热的排除。虽然此方可以用治三焦阴虚湿热,但重点在中焦胃,治疗复发性口疮,颇为适合。
【处方2】:生地15克 熟地15克 天门冬15克 麦门冬15克 石斛15克 甘草10克 茵陈30克 黄芩15克 枳壳15克 枇杷叶15克 赤芍15克 白芍15克 玄参15克
【功能】:滋肺胃肾之阴,清肺胃肝胆湿热,降气下行。
这首方是治疗阴虚湿热的主方
古人授予了我们规矩绳墨,但如何打破传统的框框,异病同治,灵活运用,使之在临床上,发挥更加广泛巨大的作用,就在于我们这些后辈们不断的开拓实践了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部分医案:
肠胃积热口臭
配方:黄连、枳实、甘草各5克,焦山楂、勾丁各15克。
用法:每日一副,日服二次,连服5日,即有良效。
方源:
此方乃从张步桃《小中药•大功效》书中学来,张步桃在书中说到:“我看过有五十年口臭的,服一次甘露饮就好了一半;很多口腔溃疡几十年的,服一次后症状就减缓一半”决非虚言。很多老中医用此方治疗口臭和口腔溃疡得心应手,因此医者不可不重视此方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验证甘露饮治疗肠胃积热口臭
某人,用了甘露饮汤药三幅效果非常明显(基本没有口臭了):
方:
熟地15克,生地12克,麦冬10克,天冬10克,石斛10克,枇杷叶9克,枳壳6克,茵陈10克,黄芩6克,甘草3克。
用法:
一天2次饭后30分钟喝下,平时用藿香煮水含在口里尽量久点,然后吞下。
一般3-5付即可解决或漱口频饮少服,不建议喝多付!
小儿减半,需注意脾胃虚寒喝了有可能会拉肚子!
“胃肠积热症状:
症状表现是胃部有灼烧感、口干舌燥且口腔内有异味、牙龈肿痛、便秘等。
1.口腔干燥、味觉苦、口臭。
2.身体燥热不已,口渴想喝水,大量出汗。同时大便干燥,小便时尿液颜色呈深黄色。
3.可见于皮肤性疾病,如痤疮、口腔溃疡,偶见女性内分泌失调。
甘露饮一般用于肠胃积热口臭最有效,在临床应用也比较多,对消化系统病变疗效是肯定的,但需辨证,其疗效会更好。
中医18年治疗口臭经验案例:
“加味逍遥散”是非常适合口臭症的药方,大部分病人用药后都有起色。
虚实兼证有打嗝倾向者服用“半夏泻心汤”极具效果。
对体力较好的实证患者可使用“黄连汤”。这些症状都可借复诊减轻,随着症状的减轻,肠胃症状也自然舒缓,对肠胃的压力也会小时。
口臭证中口臭患者占绝大部分,我曾对40个病人使用“小柴胡汤”有36个病人认为有效。“小柴胡汤”对体力中等,有舌苔,口腔内感觉不适的患者有非常好的效果。
仁30克,7剂,日1剂,水煎服3次。
四诊,患者诉口臭大减,颜面多发疖肿亦减。效不更方,续进7剂,症状大消,后随证化方,但风药仍保留,进剂21剂,诸多症状基本消失。 口臭,我根据十几年的临床总结出口臭的几个类型和中药治疗方案:
1:胃中痞满,有伤食的酸臭味,伴有暖气,可能有肠鸣下利的症状,这种口臭多并发胃下垂,胃 扩张以及胃酸过多的症状。 2:口臭伴有口腔溃疡或者前后阴溃疡,这种口臭患者,中气更虚,可能有肠鸣下利的症状。口苦 ,口干不再敖述。此病中医叫做狐惑病,像鬼魅附身,挥之不去,特别顽固。 3:口臭伴有呕和肠鸣,胃里呢摸起来会痞硬,常伴有下痢。这是中医讲的上寒下热的症候。 4:口臭伴有大便干结,上面出血等症状,比如牙齿出血,鼻子狃血等。 5:口臭伴有胃胀,胸满,腹胀,打嗝,大便偏溏或者偏干 6:口臭伴有平时汗多,可能伴有大便干燥,烦躁,心里烦,口渴。 7:口臭伴有舌苔白滑,或大便躺或单纯口臭,胃虚邪热客气入胃引起的口臭 8:口臭伴有牙龈红肿出血,或脾胃虚,或嗓子有异物感 9:口臭伴有淤血证。症状或有少腹痛或有少腹硬或有头晕眩或有脑子记不住事情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919941.com/jingfang/868.html 本文已被百度收录
版权声明:若无注明,本文皆为“静月山人博客”原创,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。